中國網3月7日訊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計委應急辦主任許樹強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材料中建議促進應急產業發展,助力供給側改革。
應急產業在我國是新興產業,是指為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預警、處置救援提供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急產業發展,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對應急產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大力引導和支持下,在各類突發事件對應急產品需求的牽引下,應急產業快速興起,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然而,許樹強委員指出,我國應急產業的現狀與人民群眾的需求,與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首先,應急產業規劃布局有待完善。適應我國公共安全需要的應急產品和服務體系還未形成,產業布局尚不清晰,大中小微企業協調發展格局還未建立。
其次,應急產業需求尚未有效釋放。全民公共安全消費需求未被有效激活,物資儲備、重要設施和應急隊伍應急產品配置標準尚未對應急產品構成有效拉動,航空救援等應急服務培育不足等。
最后,應急產業科技含量不高。反思我們歷次處置特別重大突發事件,部分關鍵應急技術裝備一直是制約救援效率的重要因素,比如大深度大噸位沉船快速搶險打撈裝備等。由于我國工業基礎薄弱,應急產業起步晚,大部分應急產品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少核心競爭力,關鍵設備(如航空應急救援、生化、核輻射防護等設備裝備)生產領域均嚴重依賴進口。
應急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社會潛在需求大,在德國等發達國家是繼金融、保險、電信之后大力扶持的產業。“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變化。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大力促進應急產業供給側改革。為此,許樹強建議:
一是加快形成應急產業體系。要加快建立政府扶持、企業為主、市場引導的應急產業體系架構。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緊急醫療救援、航空救援等應急服務發展。完善應急產品認證制度,健全應急產品實物儲備、社會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機制。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加快發展應急特色明顯的中小微企業。鼓勵發展應急產業協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理順并加強應急行業管理。
二是積極培育應急需求市場。要研究激發單位、家庭和個人應急消費需求的政策措施。完善礦山、高層建筑、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應急設施設備配置標準,推動應急設施設備與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支持重大應急創新產品首次應用,推動應急服務業與現代保險業相結合,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支持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鼓勵企業以高端應急產品、技術和服務開拓國際市場。
三是大力增強應急產業創新能力。充分利用國家科技計劃對應急產業相關科技工作進行支持,推動應急產業領域科研平臺體系建設,打造應急產業區域性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主動瞄準應急相關前沿技術以及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產業技術,加大科研創新和產業融合力度,掌握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關鍵技術裝備,建設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推動一批自主研發的重大應急技術裝備投入使用。鼓勵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在應急重點領域設立技術創新聯盟。
四是落實好扶持政策措施。要把應急產業納入國家扶持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中,對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的應急產品和服務,在有關投資、科研等計劃中給予支持。利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支持應急產業領域中小微企業發展。落實和完善適用于應急產業的稅收政策。建立政府引導應急產業發展投入機制,鼓勵各類資本投向應急產業。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應急產業重大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應急救援補償制度。
聲明:本網部分文章轉自互聯網,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告知本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