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印發近一月,多個新組建部門陸續掛牌,機構改革進入實質性落實和推進階段。目前,機構改革工作進展如何?職責調整、工作銜接問題如何處理?
《人民日報》第二版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解讀機構改革探索,并介紹地方相關改革實踐。第一期的解讀人為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
內設機構不搞簡單物理相加
應急管理進入“應急”狀態
當好守夜人 筑牢安全線
近日,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我國災害事故多發,面對應急管理的專業性復雜性,如何積極穩妥推進機構改革?此次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具體工作進展如何?近日,記者專訪了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回應社會關切。
把分散的資源和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
記者:
如何理解應急管理部的職責和定位?
黃明:
應急管理部的職責定位很明確: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的主管部門,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的牽頭部門,整合優化應急力量和資源的組織部門,推動形成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的支撐部門,承擔提高國家應急管理水平、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任務。
機構改革能否如期到位、新組建部門何時步入正常運轉,牽動社會各界的心。這是因為應急管理部負責的事務與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能不能經得住歷史和現實考驗,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此外,新組建的部門整合了9個單位相關職責及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國家減災委員會、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職責,牽涉面廣、改革力度大。
記者:
應急管理工作面臨哪些新形勢?對此,應急管理部有何動作?
黃明:
主要是兩個“前所未有”:
一是機遇前所未有。把分散于各有關部門的應急資源和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是我國應急管理戰線幾代人的夢想。通過深化改革形成這一體制,就是最大機遇。必須堅決支持改革、搞好改革,提高風險防控、搶險救援等各方面應急能力,實現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全力保護好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是挑戰前所未有。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會帶來高風險。如果防范不力,就可能釀成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和重大經濟損失。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多發,如果防災減災救災不力,就會給群眾生命財產帶來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同時,我國安全生產基礎薄弱,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不健全,全民防范意識不夠強,應急救援整體能力水平不夠高。因此,責任十分重大、任務十分繁重。
當前,應急管理工作進入“應急”狀態。一是全面啟動應急值守。由部領導帶頭,每天24小時輪流在崗值守,一旦遇到突發重特大安全事故或自然災害,第一時間做出響應。二是研究制定應急管理部應急預案,明確系統如何操作運行,確保應急響應救援有序有力有效。三是抓緊實現應急信息互聯互通。盡快把相關部門應急信息接入應急管理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抓緊規劃建設全國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在應急響應時形成高效聯動的整體合力。
改革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原則,目前集中辦公基本完成,人員轉隸有序進行
記者:
應急管理部機構改革重點有哪些?與之前有什么不同?
黃明:
組建應急管理部不是哪一個單位改名字、換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脫胎換骨。此次機構改革與之前不同,原則是“優化、協同、高效”。
優化整個組織結構、應急體系、管理機制,研究內設機構設置,不能搞簡單“物理相加”,必須起“化學反應”,努力把分散體系變成集中體系,把低效資源變成高效資源,全面提升國家應急管理綜合能力和水平。
科學合理界定職責,既要勇挑重擔,又不能大包大攬,要做到有主有次、有統有分,權責一致,與各有關部門形成合力。
高效對應急管理部非常重要,時間效率就是生命,必須從體制、機制、素質、作風上保障應急響應運行便捷通暢,處置有力有效,努力將應急管理部建設成高效率國家機關。
適應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形成團結奮斗、雷厲風行的應急作風,應急管理工作人員應隨時準備上前線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記者:
機構改革目前進度如何?在機構、人員等變更情況下,如何積極穩妥度過磨合期?
黃明:
目前,集中辦公基本完成,人員轉隸有序進行,“三定”方案正抓緊研究制定。
面對平穩過渡問題,主要從三方面著力。一是堅持“先立后破”,分步實施。在新機構運行前,原有機構照常運作,職責照常承擔。把能夠接的先接過來,比如國務院應急辦、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和國家減災委員會等已轉隸到位。而防汛抗旱指揮部職能,今年先由水利部承擔。
二是統籌協調機構改革和各項重點工作。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產,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部每周一的工作例會都要研究安全生產問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是重要職責,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統籌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與機構改革,既要注重在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中優化職能配置,又要通過機構改革為安全生產領域改革提供體制制度保障。
三是盡力縮短磨合期。加強與各有關部門溝通對接,制定轉隸移交時間表,成熟一個,接收一個,指揮一個。盡快理順內部各司局、各轄屬單位職責,做到流程通暢,履職到位,形成整體工作能力。
建強建好消防、森林、安全生產等應急救援國家隊
記者:
您曾表示,應急管理部在出現突發情況時應第一時間響應、最快速度出發、有序有力有效應對處置,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如何擔起這份責任?
黃明:
為黨守夜、為百姓守夜,筑牢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防線,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這是我對組建應急管理部的理解。
必須建設政治過硬、本領高強、能打勝仗的應急管理隊伍。應急管理系統干部、指戰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增強“四個意識”,敢于擔當、勇于負責,在災害危難面前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扛起責任。
組建應急管理部,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加強應急管理,是全新的事業。只靠老經驗、老辦法、老思路,很難適應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需要。應急管理系統所有干部、指戰員必須正視能力不足問題,切實來個大學習,學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思想,學好應急管理法律法規預案,學好應急管理知識技能。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摸清資源底數、掌握風險隱患、總結先進經驗、找準薄弱環節,增強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
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轉制后,和安全生產等應急救援隊伍明確作為綜合性常備應急骨干力量。要把這支應急救援國家隊建強建好。加強預案演練,不斷提高應急救援專業水平,做到隨時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附:
安全活動的“三定”有兩層意思:
一、對事故隱患、危害因素和安全生產問題,要做到“三定”:
1、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措施);
2、確定整改時限(定時);
3、確定整改人員尤其是責任人(定人)。
二、對安全生產機構設置,要做到“三定”:
1、定機構(單位);
2、定編制(人員);
3、定職責。
注意:
在安全活動中,主要靠檢查和預防來確保安全。針對事故隱患的整改一定要做到“三定一落實”,即是指定人、定時間、定整改措施和落實整改。需要一定時間整改的隱患,一定要按照“三定”的方法進行整改。沒有解決之前,要采取必要的臨時性措施,確保安全。